新稀宝 支持更多的生命健康、成长、成功、幸福
全国免费热线:400-062-1266、400-600-6911
全国免费热线:400-062-1266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

“体恒健国学之旅”培训有感

时间:2017-06-23  来源:未知  作者:山东新稀宝  点击:

    2008年5月10日-2008年5月11日,经济南传统文化研究会会长汤传忠先生倡导,山东中医药大学任禮信老师为我司管理人员及后勤员工进行了一次名为“体恒健国学之旅”,旨在开启国学经典宝盒的培训,我有幸参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泰勒博士曾经说过:“不管我们取得进步也好,或是缺少进步也好,当今一个昌盛、成功的社会,在很大程度上,仍立足于孔子所确立和阐述过的很多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是超越国界、超越时代的;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过去,也会鉴照今天和未来。” 
    国学概念众说纷纭,尚无定论。一般说来,国学是以儒家文化为主干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历经2500年,它以其博大精深和经世致用性不分朝代,不分国界的指导着人、企业乃至国家的兴旺发展。 
    两天的培训内容简洁、直抓主线,却又发人深省,我感触颇深,有以下几点。 

    一、儒学总纲《大学》首篇之“三纲八目” 
    三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整段一气呵成,荡气回肠,不需任何解释便可让人明了,同时又有着不可捉摸的神奇力量让我们深思。 
    我们在追寻什么?我们到底在追寻什么?在抱怨吗?在无助吗?在觉得不公吗?在认为我们的付出没有回报吗?读完这一段,我突然感觉自己以前的思想是那么的可笑,我做到明了光明宏大的道德了吗?我做到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了吗?我有没有找到方向,止于至善,我的“至善”在哪里?我有没有做到格物,如果没有,我如何追寻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乃至齐家、治国、平天下? 
    所以,在“语音通关”的练习中,在我使出浑身的力气通读这一段的时候,当我听到“沙漠绿洲的比赛尔人如何走出沙漠的故事”的时候,当我听到纳木特尔的格言“新生活是从确定方向开始的”时候,当我做“五样”的体验式活动的时候,我内心有一股神经被狠狠的触动了,我突然有了人生而为人的诸多感触。 
    我也猛然明白,之前为什么会脆弱,那是因为我没有明确而清晰的目标,我回答不了“我来自哪里?我是谁?我将要到哪里去?”这样的问题。学了这段文字,它在我两天的学习和背诵中深深的刻入了我的心里,让我每每想起便有一股内心对行动的鞭策和对证,督促我不断自我修正和前进。 

    二、突破自我的舒适地带 
    课堂中讲师讲了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地带,在这个舒适地带中,他认为自己是习惯的,安全的,体面的,对的,他在自我的舒适地带中去寻求周围人的认同,而不敢去自我突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地带,一旦超出都会让人感觉不舒服、别扭,然而,当一切成为习惯的时候,他不可能会再有创新,而真正的发展在于不断的突破、冒险、从而实现超越。 
    其实,回首想想自己,也有许多时候做这同样的事情,比如,我自信心不足,上台发言会双腿打颤,有时候会感觉连声音都在颤抖,于是,我会避免发言的机会,有时候,在公共场合不愿表达自己的思想,觉得如果别人不同意会遭到别人嘲笑等等,我在自我保护的想像中保护着自己,这些都使我更加不能突破,今天老师一讲,我也突然明白,真正的改变在于自我的突破,只有如此,才会有后续的不断发展。希望大家都能够和我一样去突破,冲破自己的舒适地带,让自己更加成熟、坚强、自信起来。 

    三、“耳顺”之道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瑜矩。” 
    是否耳顺关乎生死存亡,历史上刘邦、项羽,王郎、司马懿的故事也恰恰说明了这一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听见好听的表扬的话就心情舒畅,听见别人说你哪哪不好那心里的火就一个劲的往上冒,有时还要去找人家当面对质,问个究竟,现在想想,问题就这样给激化了,矛盾多了,事情更加难以解决。 
    另外在这一个专题的讲解中,让我感触颇多的还有讲师讲到的“耳逆与沟通障碍”。“耳聋-半耳聋-演绎-审判-耳聪”,诙谐有趣又让我深感触动,很多时候,我们听到不愿听到的话或者事情的时候,就干脆不去听,或者只听自己喜欢听得并加以演绎,不喜欢听得直接抹掉,也就是所说的“假装耳聋”,当今社会,假装耳聋的人大有人在,我也不敢说自己就不是其中的一员,但是真的希望自己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引以为戒,真正做到成为一名耳聪、耳顺之人。 
    两天的课程丰富、简洁而又发人深省,“内圣外王”之道、“齐家”之道、“意诚”之道、“正心”之道等国学专题也让我感触颇深,但我明白,这些也仅仅是博大精深国学课程的一角,国学之门已然开启,路还需要自己去走,真心希望自己能够在国学之旅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正,越走越广,实现学习国学的真正用意,做到“内明外用,知行合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