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08年10月15日,王永庆在美国去世,台湾人民深表哀痛。在台湾,台塑董事长王永庆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式人物。他自小穷困,从一间小米店做起,直到把台湾塑胶集团推进到世界化工工业的前50名,被称为“经营之神”,拥有个人资产68亿美元。可见其生财有道,这条“道”是什么呢?也许在他的这封家书里面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子女们:
财富虽然是每个人都喜欢的事物,但它并非与生俱来,同时也不是任何人可以随身带走。人经由各自努力程度之不同,在其一生当中固然可能累积或多或少之财富,然而当生命终结,辞别人世之时,这些财富将再全数归还社会,无人可以例外。
因此如果我们透视财富的本质,它终究只是上天托付作妥善管理和支配之用,没有人可以真正拥有。面对财富问题,我希望你们每一个人都能正确予以认知,并且在这样的认知基础上营造充实的人生。
我本出身于贫困家庭,历经努力耕耘,能够有所成就。在一生奋斗过程中,我日益坚定的相信,人生最大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乃是藉由一己力量的发挥,能够对于社会作出实质贡献,为人群创造更为美好的发展前景,同时唯有建立这样的观念和人生目标,才能在漫长一生当中持续不断自我期许勉励,永不懈怠,并且凭以缔造若干贡献与成就,而不虚此生。
基于这样的深刻体会,因此我希望所有子女也都能够充分理解生命的真义所在,并且出自内心的认同和支持,将我个人财富留给社会大众,使之继续发挥促进社会进步,增进人群福祉之功能,并使一生创办之企业能达到永续之经营,长远造福员工与社会。
与此同时,我也殷切期盼所有子女,在创业与日常生活中,不忘以服务奉献社会、造福人群为宗旨,而非只以私利做为追求目标,如此才能建立广阔和宏伟的见识及胸襟,充分发挥智能力量,而不负于生命之意义。
以上便是王永庆的一封家书。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王永庆的生财之道,倒不如说是他的为人之道。历经辗转,他看透了财富的本质。因此,他最终决定将财富回报给社会,而非留给子女。他认为,他留给子女的东西应该比财富更加可贵。这封家书,情真意切,可抵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