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痛的旅程
———赈灾亲历记
五月二十二日,我参加四川省红十字会和成都荣美基督教会赈灾物资自愿者车队前往安县运送救灾物资,(幼儿园停课,工作受阻,另外因销售代表李金泉回绵竹找其父遗体,已失去联系五天了,我想顺便找找他)
上午将车装上绵被等物资后,我们一行13辆车就向安县秀水镇进发,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让我深感震惊!这不是一场普通的地震,这是一场大灾难,一场罕见的大灾难!公路两边的房屋,大半倒塌,就是没倒也是危房,根本不能住人,人们全都住在自己搭建的简易棚内,搭棚的材料都很差,基本上是塑料布和化纤彩条布,偶尔有一顶印有“救灾”字样的帐篷,救灾直升机轰鸣着从头顶掠过,村民们仿佛已经习以为常了,表情比较淡漠。每过一处乡镇,都设有“救灾物资接收点”,看来,这都是针对社会自发救助的,有点争物资的意思。
高速公路收费处只要看到是拉救灾物资的,统统不收费放行,一路上看到的拉救灾物资的车,广东番禺的、湖北武汉的、内蒙古的……我想,在这条高速路上,可能从来没有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跑过这么多的外省车吧?!
这次的目的地是事先选定的,筛选的标准是没有接受到政府救助的受灾地区,(政府救助的重点是死的人比较多,房屋塌得多的地区)安县秀水镇六一村,全村三百多人,死三人,受伤十多人,房屋大半倒塌,这已不算重灾区了。
到了以后,我们按事先的安排,在村民的带领下,分头访问,找最困难户,目的是在以后的日子里给予持续的援助,给我带路的是一个小伙子,我把来意讲明了以后,他给我介绍了叶兴华一家,这家的女主人前年去世了,老叶腿有残疾,女儿叶婷上小学六年级,地震后,家里房子倒了,老叶从废墟里爬出来,无力搭建自己的地震棚,两父女只能寄居在别人的地震棚里。我见到叶婷时,这个小姑娘的清秀、文静和镇定让人深为爱怜,我暗想: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啊!一定要想法帮助她一家。
在了解情况的过程中,村民们的精神状况很差,基本上是哭诉,有句话让我印象很深,他们说:你们来了,就说明还有人在关心我们,就是什么都不拿,我们也非常感激!我心里涌动着一钟感动,这是多么好的人民啊!他们的要求是如此的低,在这巨大的灾难面前,所有的冷漠、骄矜、算计都被摈弃,人性中良善的一面被空前地张扬。我只能尽我所能安慰他们,告诉他们: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有希望的,我们会再来!
回来途中,车过绵竹,我终于打通了李金泉的电话,虽然信号很差,但大致情况都清楚了,他正在山上找寻父亲遗体,刚找到,通话过程中,他一直是气喘吁吁。
作了一天的志愿者,经历了爱心与伤痛的旅程,我想,我会更加的珍惜我所拥有的一切,常怀感恩之心,愿天佑灾民!